唐建武,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政协副主席。曾在荷兰utrecht大学和美国michigan大学从事学习与研究工作,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评委、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委员等职务,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立于医学前沿的学科带头人
唐建武从三十多年前踏入高等医学教育、科研、医疗的殿堂起,无论是做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无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国外苦读,无论是做普通教师还是做大学校长,不知有多少晚上,离开校园,只有他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样的场景,竟成了他人生的一大享受。
“做业务是我的乐趣,至今不改。”繁重的行政、社会工作之余,唐建武把早晨、夜晚和每周的两个休息日都利用起来,搞病理学研究,给研究生改论文。多年来,他坚持细致地批改学生的每一篇文章,连标点符号他都改。每隔两周或三周,他一定开一次全科研组的会议,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悉数参加,会议总是安排在周六上午9时至12时。有人问他,“你这么辛苦干嘛?”他仍然回答说:“这是我的乐趣所在。”
唐建武现在主要做蛋白质组学研究。世界上出现这个学科研究不过20年,中国医学研究人员对此进行研究也不过10年。唐建武与他的研究团队现在主要是研究肿瘤转移过程中哪一些基因和哪一些蛋白质在起作用,抑制了这些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就有可能抑制肿瘤及其转移的发生和进展。唐建武的科研团队一开始做的是肺癌的研究,工作大概进行了10年,现已完成,肺癌项目让他拿到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唐建武正在进行肝癌的研究,他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属于首创。
唐建武长期从事肿瘤病理学研究,近年主持各类科研基金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教育部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十余篇被sci和biological abstract等摘录引用。先后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项,国家教委和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等5项,部分科研成果曾被列入2005年国内十大医学新闻事件。
站在教学一线的病理学教授
唐建武出生于医学世家,1969年,他跟随在大医做教授的父母支援过三线,在遵义一呆就是13年。“我感谢那一段艰苦的经历,它教会我怎样对待人生。无论什么时候境况再好,我不会高兴得忘乎所以;再难,我也不会垂头丧气。它让我知道,只有实干才能出成绩。”正是秉持这样的人生理念,做了校长的唐建武依然站在教学一线,依然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上课。
校长亲自给学生上课,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激励。唐建武的专业课是病理学,《病理学》的全国医学院校国家级统一教材,是他主编的。很多学生通过这一点,知道了大连医科大学的教学水平有多高,专业在全国是什么位置。就是通过这样一些细节问题,他把教育、学生、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唐建武先后主持和参与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3项,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4项。主编、副主编《病理学》、《临床医学导论》等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规划教材等11部。
作为一位在中国医学界举足轻重的学者及全国政协委员,经常要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类重要会议,即便如此,给学生上课,对唐建武来说也是雷打不动。“只要排好了上课时间,除非极特殊情况,我一般不会改变。开会,可以挪开或不去,课必须得上。我认为这是一位大学校长的最基本的职责。”
“作为这所学校的校长,我所做的全部努力就是为了这个学校能够继续往上走,重振大医老一辈创造的辉煌。我们的目标是‘国内先进的医科大学’,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各方面,都要走在国内整个医学教育比较靠前的位置,要有更大的影响。”唐建武校长如是说。
(此文节选自《东北之窗》,作者:李佳睿)
本文刊登于《大连医科大学校报》4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