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重点学科——外科学(骨外)学科带头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骨外科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全国委员、中国体育运动协会运动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手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团体职务。
术业有专攻的骨科专家
翻开张卫国教授厚厚的履历,上面写满了他的成绩: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侧重于关节外科、微创外科及手外科工作。曾于1992年与科内医师协作,成功完成了十指离断全部再植手术。带领科室相继开展了各种带蒂及游离皮瓣移植手术、臂丛神经损伤多组神经移位术及晚期臂丛神经损伤的游离肌肉移植,功能重建术;腕关节镜下钬激光手术在腕部疾病中的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周围神经损伤术中的应用;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人工膝、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等。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7年附属一院骨科率先成为全国第一批关节镜临床培训基地,张卫国被任命为培训基地主任。身兼数职的他是医、教、研与管理工作的表率。
勇做科研领域“急先锋”
作为大连医科大学的硕士、博士生导师,身为辽南地区骨科龙头单位的负责人,张卫国始终把科研作为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以科研带动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力提倡开展临床新技术。周围神经损伤因预后差、致残率高,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张卫国同志历时多年刻苦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科研方面获得重大突破,研制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神经壳聚糖修复导管,在国际上首次将该材料应用于小间隙神经吻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之中,获得良好效果。2006年12月,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项目“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丰硕的科研成果带来可喜的回报。2007年,他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百级层次人才。2008年,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荣誉,同年获恩德斯医学科学技术奖杰出成就奖。
用爱与责任铺就行医之路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在许多经张卫国治愈的患者看来,他手中那柄手术刀是神奇的,再凶险严重的疾患他也能刀下病除;在那些多年跟随他左右的医护人员看来,他的医术是高超的,再疑难复杂的病例他也能攻克。其实,比之他的医术更为宝贵的是他的高尚医德。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张卫国同志主动请战到抗非一线工作。当时他刚做了膝关节手术,出院后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拖着一条病腿去了发热门诊第一线。工作中,他配合内科医生对每一位发热病人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和会诊,没有漏掉一个病人。
他待病人如亲人,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无论是面对病危的母亲还是自己的身体的不适,张卫国心中的天平总是倾向工作和病人的一端。2003年,他的母亲因肺癌住院,在此期间他从未休息一天,每天利用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去病房照看一下,直到母亲去世。在妥善料理母亲后事的当天下午,他匆忙赶回医院,那里正有患者等着他做手术。患者家属见状非常感动,当即表示要为其母购买花圈表示感谢,却被张卫国婉拒。
没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没有对患者极端负责任、对工作极端热忱的态度,他的手术刀下不可能创造出这样的医疗佳绩。这里就是他的战场和舞台,是他平凡而伟大的事业。这条用爱和责任铺就的行医之路,他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本文刊登于《大连医科大学校报》4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