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荣获“大连市优秀教师”、“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大连医科大学首届十佳良师益友”;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年会上,他荣获2013年全国医学教育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他就是我校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徐飞教授,学生口中的“飞哥”。从教28年来,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始终站在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前线,三尺讲台演绎了他的人生精彩、一生追梦成就了学生们医海徜徉。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1986年毕业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徐飞教授,曾经怀揣一个外科医生梦想,但却在基础医学的解剖讲台上一站至今,他说,我要请我的学生们来替我实现梦想。徐飞教授深知,师德师风主宰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他贯穿始终的信念。“要给学生一碗水,做老师就要具备一桶水”。作为解剖学老师,徐飞教授每年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教改任务。他的授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他的操作行云流水、准确精湛,常常被学生们津津乐道。人体解剖学虽然是一门古老传统的医学基础学科,但随着先进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解剖学也有很多新进展。徐飞教授能够紧跟学科前沿,推动解剖学密切结合临床、与影像医学互动交叉,在传统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下,又开设断层解剖学,使得古老的解剖学科焕发生机,为临床影像学诊断、治疗奠定形态学基础,2013年断层影像解剖学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研究生教育精品课。不但如此,徐飞教授还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功训练,在操作、绘图等方面强化对学生的阶段性检验和形成性考核,使学生摆脱死读书本、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求真求实的主动学习。
在教学研究领域,徐飞教授注重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新模式,主持并参与多项教改课题,取得了多项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开展对日解剖学教学、拓展了我校教育医学国际化领域与内涵。徐飞教授科研方面主要从事人类学的青少年儿童体质发育研究和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及体成分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该课题是人类学体成分研究获得国家基金资助首例。
教书育人 良师益友
人体解剖学是最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课时多、与学生接触密切。特别是那些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往往由于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出现茫然失措、彷徨焦虑的休克期,“教书育人”显得尤为重要。徐飞教授特别重视与学生的联系沟通,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他以课堂为阵地,传道授业解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践教书育人,启发学生思想、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医学事业积淀基础、积累资本;徐飞教授带领教研室老师们,与学生班级、团支部、团总支结成对子开展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成长,并以开展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科研方法讲座、举办局解大赛等形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交流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学生的困扰,此项活动已成为教研室特色,常年坚持;在扶贫帮困方面,徐飞教授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助学帮困,捐资赠书,把温暖与体恤送到贫困学生的身边;徐飞教授担任班导师,如慈父似兄长,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周末跟学生们一起郊游、包饺子、打篮球,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就在身边,在他们需要帮助、需要倾听的时候,老师从未离开。徐飞教授还常常利用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接待上门求助的同学,更多时候,他是通过电话、邮件、qq等方式与学生互动,耐心倾听学生的疑问,中肯排解他们的烦恼。在学校“关注成长·追求卓越”系列讲座中,徐飞教授为同学们作题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报告,与大家一同分享自己求学、从教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认识生活的真谛、乐观而执着的追求理想。
人文教育 润物无声
作为解剖学实验室主任和遗体捐献中心执行负责人,徐飞教授还广开思路、大胆创新,通过医学生对“无语体师”的致敬与感恩,将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医德培养及专业学习紧密联合起来。参与策划组织“无语体师”、“清明追思会”的祭祀活动、向捐献者表达敬仰、传递温暖;参与策划筹建“大连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服务队”,于2012年5月由大连市副市长亲自授旗,以关怀慰问遗体捐献志愿者为宗旨,开展各种服务活动。目前我校遗体捐献的宣传与接收工作已拓展至全省范围,志愿者服务队开赴丹东、鞍山、营口、庄河等地开展宣传活动,并联系和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遗体和器官捐献,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提升了大众献身医学的境界和文明程度,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将“感恩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等专业课中,这种尝试在提高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增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成功范例。
“请你们实现我的梦想”,这是徐飞教授常常对学生说的话,这信任与期许鼓舞了一批批大医学子;助梦飞翔也是徐飞教授一生的事业,他要鞠躬尽瘁地为学生们夯实基础、奠定基石,做一颗从医之路上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