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2日大连出现疫情后,大连的医护人员们瞬间绷紧了神经,时刻准备着冲上抗“疫”一线。他们有赴省集中救治中心(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支援的医疗队员,有炎炎烈日下采样的核酸采样队员。而这次出征,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家乡!胜利!
附一人奋战在省集中救治中心(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
摘下口罩,取下护目镜,满是压痕的脸庞还透露着些许稚气;脱下防护服,转身远去,早已湿透的后背映出超越年龄的担当。8月1日,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1名护士组成的护理队伍,正式开启了在瓦房店市为期四天的核酸采样工作。在他们中,90后护士就有16名,其中4名还曾是大连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的“老同志”。
连续4天采样,又赴瓦房店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做的,真的没什么特别的。”“以前我是被保护的人,现在由我来保护家乡。”1993年出生的护士徐明秀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90后医护人员的心声。此前她已经连续4天到主城区的大连湾街道、泡崖街道各采样点进行采样工作。“连续作战”是对体力与精力的双重考验,身体难免吃不消,徐明秀也出现过几次头晕、手麻等症状,但她却说:“没事,我能坚持!”。
驰援武汉雷神山的经历,带给了徐明秀莫大的信心。尽管彼时是深入隔离病房开展救治,这次是进行核酸采样工作,任务的属性不同,但任务的强度差不多,她有经验,更能经受住考验。“我是一名90后,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听说非典,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疫情,也是那一次让我对白衣天使这个词有了认识。我们90后一直都是被保护的,如今能够换我们为家乡和祖国做点贡献,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驰援武汉的经历,让我更有信心,在家乡的土地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冬天武汉,夏天大连。今天以支援的方式回到我的家乡瓦房店,心情复杂又激动。”8月1日,徐明秀发了一条朋友圈。徐明秀是土生土长的瓦房店人,父母知道她此次回家采样,提出想来看看她,却被她一口拒绝。她笑着说,此次采样工作任务繁重,父母过来不是特别方便,自己也无暇顾及,等到疫情过去,再回家看望父母也来得及。不过,徐明秀还是收到了大大的惊喜。她的高中同学吕北听说她回到瓦房店采样,悄悄来到驻地外,送来了鲜花和点心,以及一封满是关心的书信。而早在2月徐明秀刚刚到达武汉时,吕北担心她们物资不足,曾为她和同事寄送了换洗的内衣。
父母、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让徐明秀没有后顾之忧,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充满了力量。
我要用我的方式,守护我爱的城市
8月1日12时13分,1995年出生的护士刘倩结束了在瓦房店市新华街道瓦房店市第二初级中学采样点的采样工作。“还好还好,上午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出太阳了,有些闷热,但还好。”
同是1995年出生的护士任迪,也暂时结束了采样,卸下防护,休息片刻。她们常把“还好”挂在嘴边,辛苦和劳累被“轻描淡写”地掠过。但是,被护目镜勒出痕迹的大花脸、被隔离服闷得全身的汗水、被汗水泡的发白起皱的双手、因高度专注而酸胀的双眼……这些都是她们近来的常态。
刘倩是辽阳人,任迪是铁岭人,她们却早已视大连为第二故乡。同作为驰援武汉雷神山的医疗队员,疫情发生后,刘倩、任迪虽身在不同科室,却都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核酸采样队伍,随队前往大连湾街道采样。此次赶赴瓦房店,她们也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酷暑下,穿着防护服一干十几个小时,晚上22点多才能结束采样工作。自小怕热的刘倩,在采样工作中几次出现头疼、乏力等症状,但她总是说“没事,还好”,缓了缓就再次上阵。在她看来,武汉抗疫的经验,让她更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大连的疫情。如今在家门口作战,身边都是认识的同事,相互打气,充满了力量。
刘倩和任迪说,在此次核酸检测中,社区的工作人员、教师、市民都特别不容易,在炎炎烈日或阴雨连绵下,大家还能非常有秩序地排队,配合逐一检测,让她们觉得特别感动,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特别是,检测队伍中一些护士老师担心她们年纪小,身体吃不消,时常询问要不要休息,同时为了采样工作高效开展,老师总会尽可能长时间地坚持工作。
前辈身上体现出来的职业使命感和大爱精神,令她们肃然起敬,对自己的职业也有了更多感悟。刘倩和任迪说:“我们要思考的不是自己是几零后,而是我站在这片土地上,就要为这土地尽情挥洒汗水。大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用我的方式,守护我爱的城市。”
抗疫的“老同志”
1994年出生的护士郭颖,也曾是大连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的队员,其家人得知她此次参加赴瓦房店核酸检测采样队伍时表示,“你都是抗疫的‘老同志’了,赶快去吧,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如此质朴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她逗笑了,也打消了所有的顾虑。
郭颖自己一家都是大连本地人,父母早早配合社区完成了核酸检测,深知这项工作的意义。她去年6月刚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其爱人在大连机场工作,也深知采样工作的重要性。他们的支持,就是她的力量。郭颖说,脚下是家乡的土地,身后是家乡的亲人,前方是家乡的同胞,她必将全力以赴。(宣传与文化建设部)